欢迎访问南京市某某电子官网!

恒瑞医药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,其创新药物的国际拓展前景引发关注:能否在海外市场与百济神州一较高下?

时间:2025-05-23 作者:AB模板网 31

新盛娱乐客服微信:71465115

恒瑞医药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,成为近五年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医药行业首次公开募股,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进展。尽管如此,公司目前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规模尚小,创新药物的国际拓展仍面临挑战。

文|康国亮

随着A股市场头部企业纷纷赴港上市,5月23日,港股市场迎来了A股创新药领域的领军企业——恒瑞医药(代码:600276.SH,1276.HK)。

恒瑞医药在港交所上市首日,股价大幅上涨超过30%,截至报道,股价攀升至59.5港元/股,总市值达3929亿港元。与此同时,其A股股价小幅下跌0.58%,至55.08元/股,港股与A股的折价率降至4.24%。恒瑞医药的发售价格定为44.05港元/股,相当于人民币40.55元/股,较5月22日的A股股价低27%,这也促成了上市首日的股价上涨。

由于超过27%的折价发行,恒瑞医药在香港的公开发售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。由于认购需求强烈,恒瑞医药于5月19日提前一天结束了认购。根据5月22日发布的分配结果公告,公开市场超额认购达到454.85倍,每手200股,一手中签率为10%,根据公开发售起始集资额5.44亿港元计算,总计吸引了2474亿港元的资金认购。

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指出:“今年以来,在南向资金和海外避险资金的共同推动下,港股流动性显著增强,AH股价差大幅收窄,显著缩小了发行人与投资者的定价分歧,促使A股龙头公司更加积极地考虑赴港上市。”

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曾表示,目前香港IPO及再融资市场气氛良好,先A后H上市及中概股回流成为今年香港新股市场的新趋势。目前已有超过40家A股公司宣布计划赴港上市或已递交上市申请,预计未来将有更多A股公司选择来港上市。

恒瑞医药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和国内外新产能的建设。公司管理层在谈及未来盈利增长点时表示,将依靠创新药物和国际化收入来推动业绩增长。然而,截至目前,恒瑞医药的海外收入规模仍然较小,2024年仅占2.56%。

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,此次IPO是否能够帮助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物研发和海外市场取得新的突破。

恒瑞医药近五年来港股最大医药IPO

根据5月23日的分配结果公告,恒瑞医药此次在港股市场的IPO全球发售了2.245亿股,发售量调整权未获行使。受香港公开市场超额认购超过97倍的影响,公开市场发售比例调整至21.5%。重新分配后,散户获得的香港公开发售数量为0.483亿股,占21.5%,较之前增加约3.5倍;机构获得的国际发售数量为1.76亿股,占78.5%,较之前减少约16%。以每股44.05港元的发售价计算,募资总额达到98.90亿港元,成为近五年来港股医药企业最大的IPO。

若恒瑞医药行使0.337亿股的超额配股权,最终发售数量将增至约2.582亿股,最高募资可达113.7亿港元。

与5月20日登陆港交所的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不同,恒瑞医药的港股IPO采取了折价发售策略,招股阶段的IPO发售价在41.45港元/股至44.05港元/股之间,约合人民币38.16元/股至40.56元/股,较招股前一日A股收盘价52.9元/股折价约16.7%-27.9%。恒瑞医药表示,这种相对稳健的定价策略有助于吸引投资者信心,确保募资顺利进行,并避免上市后股价剧烈波动。

此次恒瑞医药港股发行共吸引七家基石投资者,累计认购5.33亿美元(约合41.7亿港元),占总发行规模的41.77%。其中,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认购2.68亿美元(约合20.97亿港元),占比超过50%;景顺和瑞银分别认购7500万美元(约合5.87亿港元)及6000万美元(约合4.7亿港元);博裕资本和高瓴资本各自认购4000万美元(约合3.13亿港元);国际对冲基金千禧年资管(Millennium)和橡树资本则分别认购3000万美元(2.35亿港元)和2000万美元(约合1.57亿港元)。值得注意的是,高瓴资本此前减持了另一家国内创新药研发公司百济神州约1600万股美股,持股总数减少至6855.11万股。近期,港股市场基石投资者的情绪出现转变,机构对基石投资的关注度显著提升,同时海外长期投资者参与热情亦不断升温。像恒瑞医药这样的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,其卓越的运营表现加上A股与H股股价差距的缩小,使得全球长期资金对其产生了强烈吸引力。谌戈如此评价。

恒瑞医药完成港股IPO流程的速度惊人,整个过程仅用了五个月。2024年12月9日,公司宣布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;2025年1月6日,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;4月28日,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境外上市的备案通知;4月30日,通过港交所的聆讯;最终于5月23日正式在港股市场挂牌交易。

自2024年以来,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不断优化新上市申请的审批流程,加快了对符合条件A股公司的审批速度。近期,A股与H股之间的溢价差距持续缩小,这对有意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来说,有利于在港股市场获得更加合理和更高的估值。对于希望加强全球化布局的A股企业来说,选择在香港上市意义重大,不仅能显著增强其境外融资能力,还有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。浦银国际如是分析。

恒瑞医药的国际化征程能否实现突破?

恒瑞医药,近五年来港股医药企业IPO募资规模最大的项目,此次募资近百亿港元,其中七成将投入研发,十五用以海外新产能建设,剩余的十用于运营资金及其他用途。

恒瑞医药对于在香港上市的决定明确表示,这是公司发展中的关键一步,也是其出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,这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知名度。赴港上市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,拓宽融资渠道,助力公司多元化融资;同时,它也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,增强国际布局,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,提升公司的全球竞争力。

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,恒瑞医药管理层提及未来盈利增长点时提到,将通过创新药和国际化收入来推动业绩增长,加快科技创新和国际化进程,增加研发投入,推动创新成果的批准。

近期,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进展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。5月20日,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与辉瑞达成的12.5亿美元首付款,创下了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首付款的新纪录,导致其股价连续四天涨停20%。

据悉,恒瑞医药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其创新药的国际化。目前,恒瑞医药主要通过药物海外权益授权出海(License-out),已实现15笔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,累计交易金额超过百亿美元。

然而,恒瑞医药的海外收入占比仍然较低。根据财报,2024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79.85亿元,同比增长22.63%。国内收入为242.94亿元,占比86.81%;国外收入为7.16亿元,占比仅为2.56%。

相比之下,百济神州在国际化方面领先恒瑞医药。凭借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,百济神州2024年海外营收达到171亿元,占总收入比重达63%。而恒瑞医药虽然拥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,但其国际化进程屡遭挫折。特别是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,恒瑞医药至今没有自主创新药获批上市。备受期待的“双艾”组合(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)两次冲击FDA(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)审批均未能成功。

作为国内创新药领域的领头羊,恒瑞医药2021年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。但今年2月,百济神州的市值一度以3107亿元超越恒瑞医药。截至5月22日,恒瑞医药市值为3546亿元,百济神州市值为3386亿元,两者市值相差仅160亿元。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数据,恒瑞医药的营业收入为72.06亿元,略逊于百济神州的80.48亿元。在净利润方面,恒瑞医药实现了18.7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,而百济神州虽然仍在亏损,但亏损幅度已大幅减少95.05%,至0.95亿元,仅一步之遥即可实现盈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恒瑞医药以其创新药闻名,实际上,公司是从仿制药起步的。过去,由于仿制药在其收入中占比较高,恒瑞医药也受到了医药集采政策的影响,这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
然而,随着创新药比重的不断提升,医药集采对恒瑞医药的影响正在减弱。财报显示,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.1%增长至2024年的46.3%,而仿制药收入占比同期从60.3%下降至42%。预计到2025年,创新药收入将超过50%,使公司成为一家“真正的”创新药企业。

中银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,集采对恒瑞医药仿制药业务的影响已逐渐消除,公司创新药业务正在迅速发展,有望持续增长。同时,海外授权业务也在逐步进入收获期,有望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。

浦银国际认为,作为国内制药行业的领军企业,恒瑞医药近年来的集采风险基本解除,创新转型成功,创新药收入进入增长期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有17款创新药物获得批准。随着更多肿瘤、自免、代谢类创新药物的批准和上市,预计未来三年创新药收入将保持20%-30%的同比增长。此外,自2023年以来,恒瑞医药加速了创新药的国际授权步伐,创新药的国际授权交易有望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

返回列表